已阅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中国特色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三大效益

 

发布时间:2020-06-01    字号:【

 

 

     要了解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首先要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主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点是一切决策基于中国实际国情,因此政治引导经济是其特色,按此逻辑,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就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中国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都在此基本框架之下运行,包括当时时间背景下的“黄金时代”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在此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竞争,中国建筑行业已经由同质化无序竞争,逐步向差异化、特色化竞争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少数国有大型企业、优秀民营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型企业为辅的市场竞争格局。到2019年以后,随着建筑行业整体进入中低速增长区间,技术升级和良好的信用体系建设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两大重要优势。在此趋势下,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开始蓬勃发展。 

 

  中国特色装配式建筑的宗旨,在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技术规程》(JGJ1-2014)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中明确表示,为了实现三个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根本目的为实现三个效益,为消费者、企业、社会、未来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它改变传统粗放式的建造方式、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目标、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更重要的是改变整个建筑行业的商业模式,实现资源最大化整合,最大化利用,尤其是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模式,推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发展。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初期阶段,社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条件下,发挥各种大型专业企业的领军作用,使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逐步成熟,带动全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在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等一体化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在经济效益方面: 

 

      装配式建筑实现的是整体效益,装配式建筑是由甲方、设计、制造、物流运输、施工几个环节共同完成,通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这四大系统的集成化来实现,因此甲方、设计、制造、物流运输、施工每个环节都要有效益,任何一个环节的效益缺失都无法持续下去,所以需要进行各环节的利益调整和分配。例如,目前国内商住装配式多采用现浇设计后再二次装配式拆分深化设计,设计费用二次增加,其中往往牵扯到前期甲方传统项目思维逻辑,设计费用削减力争降到最低,因为装配式硬性要求,将装配式建筑设计当做专项设计或者中预制技术来考虑,简单进行二次装配式拆分深化设计,设计费用降低了,但如此操作往往不能实现装配式建筑的集成化设计优势,为装配而装配,必然增加后期构件生产和安装施工难度,节省了设计成本,造成后续制造和安装成本成倍增加,得不偿失。如果,一开始装配式设计介入,前期设计费用增加了,但由于优化、深入的集成设计带来的装配式建筑生产、物流、吊装、施工等环节的费用降低,进而使综合效益得到巨大提高。

 

      现阶段中国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需要辩证的进行理解,也就是说经济效益不一定降低,而是与功能、质量、效率增量有关,国内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有以下两种情况:

 

1.成本降低,功能、质量效率不变或提高,这种情况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所体现,此类一线城市的装配式建筑成本降低实现条件体现在出于成本降低的目的,较大力度的推行标准化,建筑的产品定义十分准确,例如深圳保障房产品定义“应用标准化、工业化、BIM与绿色技术建造的,围绕单身、两口之家、核心家庭、三代居四个核心用户群的精细化住在产品”,将定性的需求落实为定量的标准化设计,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组合,从而实现设计的“开放性”“通融性”“多样化”,同时实现批量化生产,是成本降低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同时一线城市原材和劳动力成本较高,装配式建筑的精细化管理,容易实现成本降低。

 

2.成本不变或增加,功能、质量或效率提高,性价比提高,这种情况体现在各省会城市和副省会城市等二、三线城市,基于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一线城市低,但对于四、五线城市相比较要高,基于不同地区的装配式建筑的不同政策,装配率不尽相同,因此成本未必会降低,架构工期没有缩短,但采用装配式建造工法,全装修可以紧随主体结构手工,总工期大大缩短,建筑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例如碧桂园公开的茶山项目数据对比,利用SSGF工法建造的装配式项目为碧桂园节省了315天的工期。

 

 在社会效益方面: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总体要求“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圆满收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重点任务,建筑行业将是实现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而装配式建筑带来的建筑工业化全产业对此有深远且重大影响。

 

  首先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预制,实现部分建筑作业工厂化,从而使相关建筑业务人员向产业化工人转化,从而使相关工人摆脱“游牧式”工作,得以城市定居化,不仅解决夫妻分居、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也有助于城市化进程。

 

  再者装配式建筑产业使相关建筑业务人员向产业化工人转化,传统建筑高空作业转移到平底进行,风吹日晒的室外操作转移到舒适的车间进行,劳动环境改善,劳动强度降低,精细化生产与施工管理,白领人员比例增加,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促进建筑从业人员构成发生变化,大量减少施工现场的劳动力,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减少的大环境下,符合建筑行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再者装配式建筑解决民生“衣食住行”四大项中的“住”,工业化社会最后的“荒芜之地”,回顾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历史,1978年以前,我国住房还处在的计划经济时期。社会资源极度匮乏,当时推广“空心大板技术”需要的产业资源、组织管理与人才储备等还没有相关配套,消耗的社会资源和成本代价是当时不能承受的,体系不能够完善与提高,因此在唐山大地震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进入1978~1998年的房地产开发试点时期,当时社会资源依然匮乏,商品住宅需要一种对社会配套要求低、运转效率高的建造技术手段实现,模板现浇技术由于结构整体性好、灵活度高以及对工人要求低等优势,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得到广泛推广,中国装配式建筑经历了二十年的空白期。到1999年~2015年,房地产经济成为主导中国经济走向的决定性力量,社会资源开始充足,房地产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代”,装配式建筑开始重新出现在,这一时期,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已经步入工业化成熟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全球信息技术交流,像万科等大型房企提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质量、提升开发效率,减少对工人的依赖,减少对环境污染”。当时的装配式建筑倡导者们工作主要围绕着“制定政策标准,引进国外技术体系,建设预制构件厂,培养从业者,落地试点项目”等几个方面进行,但在当时“利润为王”的行业价值观导向下,“建造成本高”饱受业内诟病。当时间来到2015年以后,在消费升级(住宅的高质量、全装修需求)、节能环保及劳动力、建造资料价格上涨的多重压力下,装配式建筑终于逐渐完成了“基础环境”建设,装配式建筑这种“技术进步”成了主要生产力。其“高质量、高效率、政策补贴”等优势,开始被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认可、接受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在国家对建筑行业的“两提两减”政策指导下(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人工、减少环境污染),装配式建筑必然成为建筑行业主导力量,带来的社会效益必将是空前巨大的。

 

在环境效益方面: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成为贯彻《纲要》通篇的主基调。建筑业是三大高能耗行业之一,必须践行绿色发展之路。装配式建筑目标是使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运输、建造、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使得建筑的构件体系朝着安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相比较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具备节水,节能,节时,节材,节地,环保的“五节一环保”特点。

 

    首先装配式建筑,即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可减少80%的现场建筑垃圾和60%的材料损耗,并显著降低施工噪声和扬尘等。例如装配式建筑在材料方面可减少内外墙抹灰、现场模具和现场脚手架消耗、商混运输车“挂壁”浆料和远程运输的“富余量”损耗。四大系统-----结构系统、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模数化、标准化、集成化后的材料节约。

 

    另外装配式建筑在建造过程减少了混凝土现浇量,因此工地现场的养护用水,冲洗用水明显减少,而且预制工厂中的养护用水和冲洗用水可以循环利用,节水效果明显。

 

    再者装配式建筑大幅度减少工地现场的混凝土浇捣作业,减少模板、砌块和钢筋切割作业,减少现场支模、拆模作业,装配式建筑免抹灰减少灰尘和落地灰,装配式建筑的全装修等等大幅度的减少施工的噪音污染,建筑垃圾产生。

 

    最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为工厂制作,更容易实现高品质,构件的高品质反推现场施工的质量提升,例如叠合剪力墙体系的装配式建筑,其施工工艺特点提升了现场连接节点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保温一体化,防水一体化,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少房屋的建设量。少建设就是最好的环境效益。

 

  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大效益”,是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势下必然趋势,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如同中国曲折的发展之路,曲折艰辛但不可阻挡。当前许多人认为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是国家政策强推下的产业,以“指标”为导向激活的市场,不是真正的市场等等言论,但通过上文中的“三大效益”阐述,可以清晰看到,首先“装配”不是目的,也不是新型建造方式的全部,而是最能直接体现技术进步与工业化优势的先进生产力代表,也是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驱动力和方向标。只有抓住“装配化”,综合考虑建筑系统及工业化的特性,并使之有机结合,才能使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同时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以及应对人口红利淡出的必然选择。

 

 

来源:预制建筑网

分享到:
联系电话:024-89750661           吉ICP备11002573号
Copyright © 2015 YATAI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ved.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亚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